七彩人生|我学对外汉语的这些年
艳君注:《七彩人生》这个系列主要是我约身边的朋友、同行老师们写的文章。他们有的在海外奋斗过,目前不一定依然在对外汉语这个行业里。希望借由这个专栏,通过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正在从事的行业,对过去几年生活工作的思考,给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国际汉语教育在读硕士、以及刚刚入行的新老师们扩展一下思路。让大家看看出路有哪些,怎样到达。
这是本系列的第二十篇,来自王瑾老师。在英国那两年,我住在利兹。王瑾老师在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任教,有缘见过面。后来她回国,硕士毕业后去了大学任教。以下是她的分享。
感谢艳君老师的约稿、督促以及鼓励,我学习对外汉语6年、任教两年多来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才有机会从记忆的大海中提炼出来。回首与对外汉语结缘的这些年,有过热血澎湃追逐梦想的时候,也有过进退无门举步维艰的时候。所以正在读我这篇文字的读者朋友,很大概率你从这里感受不到人心鼓舞,但我希望借我的经验之谈,助你在择业(包括学业和就业)的路上多一些理性的考量。
一、走上讲台前
我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初心,源自高中语文老师随口一句“对外汉语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只不过是课间休息老师和一男同学的闲聊,而我又坐在第一排,这话就不经意飘进了我耳朵里。恰巧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儒释道经典,恰巧心中有一丝“中二”的热血,又恰巧语文老师是我非常敬佩、崇敬的一位老师,于是心中暗暗定下了高考的目标——念对外汉语。高考那年,我似一匹黑马考进了贵州省前一百名。可惜北语那年不在贵州招生,我把招对外汉语专业的北京高校按录取线高低排了个序,择了我能够到的那一间。于是,我就进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了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
几乎是选定这个专业的同时我立志将来要进入教育行业,深知学历的重要性,因此一进入大学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11年本科入学,到15年毕业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汉教”硕士专业,大四那年我就着手准备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生。本科四年里,我的教学实践经验非常有限,曾靠着在校园里贴小广告辅导过三位留学生,稍好一点的经历便是大二的时候参与了学院组织的暑期实习项目,观摩了韩国的孔子课堂。在成为硕士生之后,教学的机会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贸大和美、英、日、韩、俄、澳等十个国家的大学合办了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使得我们有了很多报考“汉办”志愿者的机会与选择。
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顺利通过汉办志愿者选拔和外方面试,成为了贸大合作孔院——英国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在此特别感激贸大中文学院老师们的培养,在汉办考核前,学院老师们还为我们组织了模拟面试,悉心指导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熟悉面试环节,这对于几乎没有教学、面试经历的我来说意义甚大、效果显著。16年我便和另外两位亲爱的同学一起到英国利兹大学商务孔院赴任了。
二、在对外汉语的讲台上
在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的那一年,可谓是我这些年对外汉语路上的“高光时刻”,是我开始历练自己、施展教学能力的第一个讲台。我的教学技能是在英国那一年得到了开发、锻炼,我对自我的认知也更加全面——平时寡言木讷的我在讲台上也可以有巧言活泼的一面,使我更加坚定未来也要继续这份事业。十分感谢当时指导过我的孔院老师们以及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小伙伴们。如今回想起来,国外生活、教学工作的画面已渐模糊。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大脑的筛选后,脑海里保存清晰的,都是些玩得开心、教得自豪的时刻。幸好当时我在教学工作之余多做了一件事——写教学日记,才有了教学方面的宝贵记录。
我做教学日记的过程大致如下:上课前,按照从前在学校里所学的步骤从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时长等内容把对一堂课的具体规划记录下来,有时详细到怎么提问、提问哪个学生。我对PPT的制作也很上心——倒不是指用什么酷炫的动画效果,而是精心规划和设计如何呈现这一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做PPT的确很费时,但经历过这么一遭,对怎么安排教学环节已经是成竹在胸了。下课后,再花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忆并记录下课堂上自己的表现和学生的反应,而后比较课前的教案,哪些地方达到了预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便一目了然。
我的汉语workshop,和利兹大学东亚系的学生们,这几位都是学霸
我把那一年所教授的东亚系汉语workshop、孔院晚班课、一对一通用汉语课、一对一HSK辅导、少儿汉语课及各类型的文化活动,从准备到实施再到反思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到离开时已是满满一本。这是我在利兹大学商务孔院的、实实在在的所思所得。那时候还跟风开了一个公众号,专门分享海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更新的文章都是从教学日志和反思中提炼、整理出来的,内容涉及课堂用语、课堂管理和汉字教学。后来由于勤写文章而被head teacher提醒不要耽误工作,就写得少了,很多想法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当中。今天我在给汉教专业的本科生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这门课时,还不时地翻出我在英国那一年写的教学日志,从中提取生动的案例和本真的教学感受。
我曾参与的音乐workshop,介绍古琴
英国大学老师如何管理workshop
“怎样提高我的写作能力?”
“论文写不下去了,谁来帮帮我?”
“数学怎么复习?”
……
每个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利兹大学设立了一个部门专为本科生提供学习能力、学术能力的指导,24小时网络课程、一对一咨询、还有贯穿整个学期的workshop,可谓是多方面、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学服务(不然学费咋这么贵呢┑( ̄Д  ̄)┍)。从一位本科生朋友那了解到这个学能workshop后,我央求朋友带我去“蹭”了一次。
不过我所关注的并不是workshop讲什么,而是怎么讲。
大学提供的这个学能workshops,其性质、时间跟我们孔院的汉语workshop颇为相像——都是本着学生自愿参加,时间多为午饭时间。我来到这里后接手了东亚系一年级的汉语workshop。第一学期的上半段,不少学生们积极响应号召来参加我的workshop,然而后半学期学生数量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尽管我已经努力改进了教学方式,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活动 (;′⌒`)。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并没有对学生人数带来多大的影响,那么是不是应该对我的课堂管理进行改进?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么改进?我只好出此下策——抱大腿蹭课。这下还真有不少收获:
一 提前一天 邮件通知
在一次出行中,也是我这位本科生朋友给我看了下他接下来一周的课表。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学生在手机里安装了利兹大学自己的APP,上面除了可以检索图书之外,还有显示课表的功能。我一下恍然大悟——我的workshop是非学分课,没有出现在学生的课表上。没有什么能提醒他们上课时间、地点,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不来了!这一定是上学期后半段学生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预定了一次学能workshop后,我朋友在上课前一天收到了一封邮件,提醒他之前预定过一门workshop,还附上了时间、地点和其他注意事项。课表不显示,邮件来提醒,非常有效地增加了workshop的“存在感”。
二 材料摆放有讲究
在进入教室时,我首先观察到签到表已经放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学生进门后自行签到。签到后,我看教室前两排每个座位上都整整齐齐地摆放了一些学习材料,很自然地走了过去。坐下来后,我顺手拿起了封面印了课程LOGO的材料,慢慢翻看着等待课程的开始。
想必从我的举动中,您已经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端倪”。提前摆放好材料,我想到的好处有四点:
首先,让学生自行填写签到表,避免了占用课堂时间;
其次,材料提前摆放好,能引导学生走向教师期望的位置,避免学生坐得离教师太远,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再次,学生坐下后能提前看看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在课前稍微热热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来到教室后互相闲聊;
最后,材料的发放至少能从物质上、从看得到的层面向学生展示他从这堂课获得了什么。同时这也是课程很好的宣传材料,学生带走印有LOGO的材料后,可能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就课堂管理来说,以上这两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讲道理,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有,老师也有。我既需要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引导学生。再一点,学生也是易忘的,若只是在课堂上说了、练了,不给学生什么可以带走复习的东西,这堂课的效果就只在眼前,不在长远了。
第二学期时,我坚持每周在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发邮件,除了提醒时间、地点之外还附上了教学主题和内容,告诉学生这堂课结束后他们会学到多少个生词、多少句常用表达、能完成哪些交际任务。课前也提前摆放好材料,引导学生入座。这学期每堂课学生的人数不仅比上学期多,而且还稳定了。
最重要的是签到表比上学期的好看多了啊!!
三、在大学的讲台上
我的海外教学那一年,重心几乎放在教学实践、工作及体验生活上,没有为考博士做打算(实际上在国内找工作的准备也没做足)。从英国回来,已是临近毕业。写论文、找工作一项项艰巨的任务接踵而来,无论是外在条件还是心理预备都没建设好,就要急急地被看不见的大手推出校园了。这是一个不断面临选择和被选择的时期,也是一个摸清自己内心渴望的时期。在此强烈建议准备出国做志愿者,如果你是在读学生,一定要为回国后的出路做好打算。
因为出国一年,没有及时考取国内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客观上来讲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留北京的机会。主观上来讲是自己在小学实习了两个月之后深感语文教学与汉语教学大相径庭,熬了一周的夜、深思熟虑之后去实习单位要回了我的就业推荐表——我还是想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新一轮投简历、面试、考试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先后有一所北京的国际学校、业内著名出版社以及某大学华文教育部向我抛出橄榄枝(薪资待遇和晋升空间并不太好),于我而言少了站上讲台的机会、于长辈而言少了户口编制。再次出国做志愿者我也考虑过,但家人不支持,终不是长久之计。我开始把求职目光转向家乡和广州。
等到我真正搞明白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的时候,离毕业只剩一个月了。那段时间的煎熬可想而知,身边找工作、深造的同学几乎都已尘埃落定,只有我还在备考阶段。5月回贵州参加完一所公办大学的笔试第二天,就赶到广州面试一所民办大学(据我找工作期间的观察,招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非常稀少,多的是招聘语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面试很顺利,几乎是刚面试完院长就屈尊亲自联系我告之决定用我。一个月之后贵州那边的笔试结果也出来,我笔试第二进入面试。公办VS民办、贵州VS广州……脑子里的小人们又激烈地打了一场架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前者的面试。7月份三方协议办妥,工作才算有了着落。
校园静谧的一角
目前我是在外国语学院任职,主要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学校比较特别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在外国语学院之下,因而语言学在本科生的课程中占比不小,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要修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等课程。我认为多一些理论知识的课程对于汉教专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学院院长和大多数教师也都具有语言学研究背景,“韩礼德研究”是我们学院的研究“招牌”。得益于硕士阶段我导师给我额外补充的社会语言学知识和带我参与的几个方言研究项目,我一工作就有机会教授社会语言学这门课。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有近十名毕业生关注方言的使用和保护,有大三学生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广东地区的濒危方言,来这里工作一年多,我也逐渐把学和教的兴趣转到了社会语言学上。
学院里的工作氛围很轻松,不用坐班,学院排课也尽量把每位老师的课集中在三天之内,这样一周有四天多的时间任由自己支配。我现在的身份虽然是老师,但还是把日子过成了学生。一有空就去图书馆学习英语和语言学,或是坐半小时的校车去附近区里的游泳馆锻炼,或是和男朋友约个会,和姐姐小聚一场。现阶段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这些年的经历也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不想再闷头死磕下去,也不急于拿更高的学历,一边学习,一边认清自己,一边找路。
《七彩人生》系列近期文章
王创老师2013年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后,赴泰国的高校任教两年。之后成了了一名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在泰国的一所孔院又工作了两年。今年回到国内,在一所国际学校教IB课程:七彩人生|与对外汉语相知相爱相杀的十年。
泽媛老师2009年作为汉办志愿者赴泰两年。2011年成了了一名“北漂”,在科技公司工作。2013年和我同一批赴美。在美国任期满三年后,2016回国进入少儿英语培训行业,主要做亲子阅读:七彩人生|悠悠十余载 幸福的串联。
晓涵老师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作为公派教师去英国教了四年汉语。2016年开始,在伦敦的一所法国学校任教。这是她的故事:七彩人生|从北京到英伦,我的十年汉教路。
完
对原创的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点个“在看”
当鼓励↓↓